• 网站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研究队伍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开放交流
  • 实验室管理
  • 党建工作
  • 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贵大学子:在田间贡献青春力量 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2024-07-24     浏览次数: 10

  “农药是提高粮食单产的最有效手段”。贵州大学“螟”终注“啶”和“虫”辱不惊学生双创团队在宋润江教授和宋宝安院士的指导下,历时四年,基于靶标的虚拟筛选和骨架跃迁技术,成功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绿色介离子杀虫剂——噁唑虫嘧啶。噁唑虫嘧啶对抗性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优异,具有高效、低毒和低风险的特点,且对蜜蜂等有益生物安全,绿色环保。




  贵州夏季雨热同期,温湿条件极易造成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虫害的爆发,以至于贵州省各水稻产区均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虫害威胁。




  近日,“螟”终注“啶”和“虫”辱不惊团队成员在宋宝安院士和宋润江教授的指导下深入贵州省榕江县、惠水县和六枝特区开展了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虫害情况调研,并针对各地虫害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




  7月16日,宋润江教授、宋宝安院士、罗会研究员和谈孝凤研究员带领学生创新团队成员一同前往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严重的六枝特区木岗镇戛陇塘村,开展防控试验示范工作,同时进行噁唑虫嘧啶的田间药效试验。今年还在贵州惠水和榕江开展的创新药剂噁唑虫嘧啶防治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示范试验,联合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87.2%和90.6%,优于3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亩)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亩)联合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81.6%和88.2%以及农民自防田。7月6日由浙江大学陈学新教授为组长彭友良教授、孙文献教授、吴益东教授、侯有明教授、徐汉虹教授、姜道宏教授、马瑞燕教授七名我国植保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进行现场评价,一致认为创新药剂对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成效显著。



  团队成员积极向农户科普水稻害虫种类和危害特征、虫害调查方法、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施药技术等方面知识,致力于以科学方法解决虫害防治难题,为当地农户的水稻保产保收保驾护航。




  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更好服务三农,贵州大学“螟”终注“啶”和“虫”辱不惊两个学生团队成员将继续加快新药剂的相关登记工作,在全国多地开展多点联合试验,促进推广应用。为绿色农药落实到田间贡献属于贵大青年的力量,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内容版权归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所有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北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20521 传真:0851-83622211 技术支持:贵州诺维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