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研究队伍
  • 学术活动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管理制度
  • 党建工作
  • 社会服务
  • 国际合作
  • 共享平台
  • 下载中心

南方科技大学何川教授到访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

2025-08-19     浏览次数: 17

2025年8月15日,南方科技大学何川教授到访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何川教授以《手性有机硅化学》为题,向与会师生展示了其团队如何开发新型高效、精准策略,以构筑合成难度大、手性控制难的全新硅中心手性化合物,并探究其内在的反应机制以及功能应用。何川教授系统讲述了团队研发的三代硅脱氢偶联策略(Si-CADA),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大量以往未曾报道的手性环硅烷以及开链手性硅化合物,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Si-CADA在药物分子合成的独特优势。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何川教授以幽默的语言和严谨的思维逻辑,带领与会师生充分领会手性化学和主族元素化学所具有的严谨与创新、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独特科学魅力。与会师生同何川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非常充分。会后,何川教授与随行柯杰研究员参观了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对手性农药合成团队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并表示希望能与我方团队进行长期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手性硅、硼等新型化合物在农药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本次会议由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伍星星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姜耀甲、任世超、吕文心等教授参加。


专家简介:

何川: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珠江青年拔尖人才、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杰青项目”获得者。独立工作以来,研究兴趣主要涉及杂原子手性化学,手性有机硅/硼化学,手性有机功能材料。特别是围绕手性有机硅化学,系统打造发展了一类具有标签特色的不对称催化脱氢偶联反应(Si-CADC, Catalytic Asymmetric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toward Si-stereogenic silanes),建立了构筑硅中心手性的有效方法和核心技术,实现了结构多样化硅中心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探索了相关手性硅化物的功能和应用,推动了手性有机硅化学的发展。同时,在不对称催化构建硼中心手性领域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鲜明的研究成果。作为独立通讯作者,南科大第一单位,在 Nat. Chem., 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oc. Rev.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40余篇,专利10余项。2022年,荣获南科大“年度青年教授奖”和“校长青年科研奖”。2023年,入选 OCF 新锐科学家。




Copyright © 2012 网站内容版权归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所有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东校区理化实验楼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20521 0851-88292090
传真:0851-83622211 0851-8829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