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创新合作研究”项目推进会顺利召开
2025年4月3日,为进一步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创新合作研究”的研究进展,项目首席科学家臧连生教授主持召开了2025年度工作推进会。会议邀请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咨询专家、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以及贵州大学刘同先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陆永跃教授等专家莅临指导。欧方项目负责人、法国农业食品与环境科学研究院Nicolas Desneux研究员,欧方课题负责人、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Antonio Biondi教授,以及中方各课题负责人共同参会。
推进会上,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代表我校师生,对远道而来的欧方合作伙伴以及项目相关各方代表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中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创新合作研究”项目于2023年10月立项,作为中欧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的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秉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肩负破解农业生态难题、搭建智慧创新平台的使命。自项目立项以来,中欧团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开展了田间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强调,各方要通过聚焦中期成果,进一步明确目标,从推动技术攻关合作机制落地,到多维度加强交流合作,勠力同心、协同奋进,汇聚智慧与力量,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丰硕成果。
随后,项目负责人臧连生教授首先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详细汇报了2025年度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各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了各自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欧方项目首先专家Nicolas Desneux教授和WP2课题负责人Antonio Biondi教授对欧方项目和课题的实施进展以及与中方的合作交流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
最后,项目咨询专家刘同先教授和陆永跃教授对项目和各课题运行情况进行了点评,肯定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针对中欧双方在关键技术合作交流中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课题进展汇报结束后,项目成员及欧方专家前往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贵州科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番茄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该基地集成了项目研发的基于生物防治的保护地番茄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技术。国内外专家对IPM技术的示范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此次项目推进会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理清了项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为推动各课题及参与成员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陈永明
一审:臧连生
二审:吴剑
三审: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