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乡大坡村,600亩生态茶园在晨雾中舒展新芽,茶农们穿梭在茶园采摘春茶,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茶产业队成员兰荣猛正和团队一起忙着为天敌昆虫“搭窝”。
2017年,这片茶园还深受蓟马的困扰,茶农们面对暴发的蓟马束手无策,既担心农药影响茶叶品质,又害怕减产影响收入。“如今通过强化免疫、改良生态、保护天敌和科学用药,建立起全年操作规程,病虫害已经得到了很好控制,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兰荣猛介绍。
2024年7月,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茶产业队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土红坡茶园开展科学用药技术示范。
2017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春季蓟马异常暴发,严重威胁茶叶产量和质量。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公司负责人心急如焚,有机茶生产不敢随便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急需科技力量介入。
在微信群接到求助信息,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金林红教授立即带领“博士村长”团队深入茶园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他们发现,当地蓟马种类繁多,病虫害防控随意性较大,未能建立全年全程操作规范,是导致虫害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茶产业队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绿色防控方案。使用免疫诱抗,春季萌芽前,使用氨基寡糖素喷雾提高茶树抗病抗逆能力,为一年病虫害防控和增产提质奠定基础。建立优势天敌种群,地下部分使用昆虫病原线虫,地上部分投放小花蝽,形成能显著控制害虫数量的天敌种群优势。改善茶园生态,开春后在茶园周围、缺窝短行及茶园梯壁等空地种植鼠尾草、万寿菊等显花蜜源植物,蓄养小花蝽、瓢虫、草蛉、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昆虫,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避免害虫暴发成灾。种植三叶草和鼠茅草抑制杂草,降低除草成本,提高茶园固土保肥能力。密切进行田间调查,放宽用药防治的指标,允许一定数量的病虫害存在,以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强调冬季管理,强化冬季封园,降低越冬害虫和病原菌,保证来年春茶安全生产。
新技术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起初,老茶农们对这群“学生娃”充满质疑:“我种了几十年的茶,比你们看书学来的东西管用多了!”但当亲眼看到试验田里病虫害防控效果及产量质量提高情况后,农户们从怀疑转为信任,不断要求增加示范面积。
经过几年的实施,这套绿色防控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茶园的蓟马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茶叶产量和品质也显著提升。据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自测,现在茶园一亩的干茶产量增加了40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帮助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破解病虫害难题,只是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茶产业队科技助农的日常缩影。除了为贵州生产干净茶、放心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茶产业队的脚步从未停歇,将茶叶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从贵州的山间茶园推广到了斯里兰卡,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2017年,贵州大学启动实施“博士村长”乡村振兴计划,建立“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以博士研究生为主,带动广大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积极参与,组建“博士村长”队伍为村民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教育文化服务、农业技术培训、产业发展调研等工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7年来,贵州大学近700支实践队伍1.8万余人的足迹遍布贵州乡村,成为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促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最强大脑”。(岳端 肖知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