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来源:农资导报作者:马小如编辑:陈然审核:王梅红监制:吴俊生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就绿色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农药行业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药减量增效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宋宝安表示,研发绿色新农药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我国农药企业可从六个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全球仿制药的主要供应国,在世界农药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农药企业不论是在规模还是行业体量等方面,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尽管仿制农药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多数农业问题,但我国现用农药品种多为国外仿制传统品种,抗药性和生态风险高、国外依存度高、有效防控药剂缺乏,导致我国重大有害生物危害加剧、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低效等一系列问题,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亟须更多新的有效解决方案。宋宝安表示,研发绿色新农药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绿色农药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宋宝安举例介绍,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青岛清原作物科学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自主创制的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三唑磺草酮等除草剂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应用2亿亩次,农药使用量平均降低15%以上,降低用药成本10%~40%,实现农业增收200余亿元。
谈及绿色农药的发展方向,宋宝安指出,未来我国绿色农药发展将立足“减量增效、生态友好”目标,聚焦生物技术创新、绿色化学合成与智能应用三大主线,针对我国农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的现实需求,开展高抗性和高风险替代品种研发和绿色新农药创制,加速构建环境友好型植保防控体系。
一是生物农药产业化升级,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占整个农药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0%。采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和关键合成蛋白钓取等技术解析复杂生物农药分子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利用AI数据驱动的智能算法和高通量筛选技术来提高基因编辑及生物农药合成关键酶的挖掘与改造效率;基于群体感应(QS)机制结合人工智能指导的发酵精准调控,建立绿色生物农药混菌发酵工艺包,提升生物农药创新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二是绿色化学农药创新,创制新型高效、低抗性、低风险候选农药;开展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新品种创制与高效农药制剂产品研制,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绿色农药及手性农药,结合纳米载体技术实现精准控释,并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实现对国外产品的大面积替代应用,解决重大病虫草害的防治难题。
三是利用基因编辑、转基因生物技术等,加速抗虫抗病耐除草剂作物的培育,发展基于合成生物学的dsRNA低成本工业化合成技术,设计并筛选保护和递送dsRNA的助剂及纳米载体,培育基于RNA干扰技术的抗虫作物,开展核酸农药的田间示范及安全评价,制定核酸农药登记及评估的标准。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突破技术成本壁垒,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智能、低碳、绿色可持续模式深度转型。
科技创新是农药行业企业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农资企业如何发力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宋宝安表示,我国农药企业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精准识别。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建病虫草害监测网络,实时采集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研判其时空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精准施药提供有效依据。
二是精准施药。通过与农机装备企业合作开发精准施药机械及技术,研发适于植保无人机撒施的固体颗粒制剂,有效解决除草剂飞防的飘移风险;建立相关新制剂和功能助剂的评价体系,构建与之匹配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和标准化航空植保施药技术体系;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多地区农业病害的精准诊断、有害生物抗药性检测、农药精准化利用与追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残留和污染。在合适窗口期精准施药,实现高效防控。
三是新药创制。主要是绿色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创制。当前,国内农药市场主流产品仍为国外专利到期的仿制药,使用时间长、抗性高、用量大,因此需要创制抗性风险小、用量低、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农药新品种、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替代传统老旧农药品种。
四是制剂开发。充分结合无人机、纳米技术等先进的植保机械和技术,开发高工效制剂产品,如专用飞防制剂、纳米制剂等新剂型,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漂移,降低用量。
五是生物育种。应用基因编辑、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开发耐除草剂、抗病、抗虫的作物新品种,从种子层面解决病虫草害问题,有效减少农药用量。
六是应用技术集成。探索建立农药施用数字化平台;发展农药施用关键数据的智慧提取、分析技术,构建标准化数据库,构建农药施用和追溯的智慧管理大数据系统。针对不同靶标害虫、杂草等农业有害生物,整合生物防控与化学农药,结合物理防控工具构建农业有害生物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对多种有害生物的联防联控。
此外,宋宝安还指出,农药企业还可以创新业务模式,依托自身营销网络构建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农药使用者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施药技能,实现高效施药,进一步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编辑:吴剑
一审:金林红
二审: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