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安代表:厚植育才沃土 以人才引领驱动贵州高质量发展
转自:贵州日报报刊社,https://share.eyesnews.cn/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937370.html
“教育是国之大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彰显大学使命担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宝安表示,近年来,贵州大学深入把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贵州特色教育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扎根贵州的教育工作者,宋宝安在履职履责中十分注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贵州大学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体系,2024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7项金奖,总成绩跃居全国高校第八;在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赛中勇夺11个特等奖,赛事总积分进入全国前十。教师教学创新同样取得突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前三。
“这些成绩背后是立德树人,培养拔尖人才的生动注脚。”宋宝安特别提到,应届本科生深造率从10%攀升至40%,出国(境)留学率突破3.3%,新招收来自69个国家的600余名留学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85%以上,人才培养的“含金量”持续提升。
学科建设是宋宝安关注的另一重点。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贵州大学实施理工强基行动成效显著:植物保护学科跻身软科顶尖学科行列,软件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前7%,29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7个。2024年新增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5个工学博士点获批数位居全国第十二、西部高校首位。
“这些突破为服务‘四新’‘四化’‘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重大战略夯实了学科基础。”宋宝安介绍,通过机械工程等6个“组团式”帮扶重点学科建设,已形成高层次人才引培、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格局。
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让贵州大学焕发新活力。学校以超常规举措落实省委要求,2024年新增国家级人才16人,总量达82人,占全省高校七成以上。引进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顶尖科学家等国际领军人才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坚持‘靶向引才’‘四新’‘四化’相关领域人才占比达66.67%。”宋宝安说,通过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学校正加速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效应。
科技创新方面,贵州大学展现硬核实力。2024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占全省高校80%;获授权专利超500件,成果转化项目520余项,到账经费1.67亿元。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制出氟草啶、异唑虫嘧啶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中国-斯里兰卡茶叶绿色防控技术联合实验室实现我省‘一带一路’科研平台零的突破。”宋宝安表示,学校与磷化集团等14个龙头企业合作的富矿精开项目,五项技术每一项技术转化经费均超千万元,22项省科学技术奖彰显科研“含绿量”。
面向未来,宋宝安表示,贵州大学将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持续加强双一流建设,以省外高水平大学“组团式”帮扶为契机,深化理工科强化行动,推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做强贵大。
“我们将继续做好高校示范引领的大文章,在服务贵州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中贡献更多‘贵’智慧,用实实在在的办学成效彰显‘大’的作为。”宋宝安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编辑 吴剑
二审 金林红
三审 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