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研究队伍
  • 学术活动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管理制度
  • 党建工作
  • 社会服务
  • 国际合作
  • 共享平台
  • 下载中心

【科学普及】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迎来“科研雏鹰”

2024-07-29     浏览次数: 10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7月21日迎来了我省考入全国各地重点大学的优秀学子。

在贵州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梁方毅等老师的带领下,贵阳市第一中学康鉴辉、叶思愚,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袁昕昱,上海大学2022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梁虹熠等同学来到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


到访同学们分别在各自的高中、大学学习中积极进取、成绩卓越,在各项考试和科学竞赛中名列前茅!











康鉴辉同学是贵阳一中2024届毕业生,今年高考成绩701分,已被清华大学录取。平时爱好小提琴,阅读,健身。








  


















袁昕昱同学是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2024届毕业生,是贵阳市三好学生,曾获得贵州省化学竞赛二等奖,ETS大赛协同写作奖等荣誉。已被南开大学录取。平时喜欢电影、绘画、唱歌。













梁虹熠同学是上海大学2022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现担任上海大学宏嘉书院自管会主席,曾获校级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



















叶思愚同学是贵阳一中高三学生,是贵阳市优秀学生干部。曾担任校足球队队员,喜爱篮球、说唱等文体活动。











      


课题组金智超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绿色农药的科普知识,以及课题组正在进行的手性农药创制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实验室、介绍了实验仪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义向同学们展示了农药化学实验的过程。

     在与同学们互动过程中,金智超教授结合自身从高考、考研、读博到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成长经历和心得体会,与同学们交流了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如何在人生关键阶段做出理性抉择,以及如何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做到坚韧不拔、时刻保持勇往直前的作风。


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不像高中学习课本那样有标准答案。每一个实验都是科研工作者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已有理论、探索新的理论的过程。

科学研究既是崇高、伟大的工作,又是艰苦、平凡的工作。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时刻保持热爱科研的炙热之心,并心怀以国家和人民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使命。

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强!本次交流是课题组今年首次迎来我省优秀少年学子,是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科研平台对外开放进行科普活动的重要一环。衷心希望我省优秀少年在步入祖国大江南北后,继续胸怀对科学的热情与热爱、充分发挥贵州儿女的才情、挖掘自身潜力,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记

     参观精化中心有感

   袁昕昱

抱着去窥探外界所描述的高深莫测的科学家们的实验室的忐忑心理,我紧张地在精化中心门口等待。在我看来,科学家都是头发花白的,不善言辞的,没想到迎接我们的是笑容满面的一位年轻人--金智超老师。他耐心地带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团队,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们面前变得通俗易懂。

从金老师开始向我们介绍时,我的忐忑心绪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我听得入了迷,最吸引我的是金老师的和蔼可亲,和他在搞科研、学术上的付出和独立。金老师轻轻地抱着一只橘猫,满面春风的和我们说着他学生时代的历程,潜移默化的向我们强调着无私与随和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金老师也是出奇的耐心,对于我们各自的专业想法,都提出了一些他的观点和专业的建议。
对于我来说,这一次的参观无疑是我人生发展很重要的一次引导。本身就想学化学的我,在实实在在地参观了实验室后,我再次被化学吸引,也想象到了自己将与这些瓶瓶罐罐打交道的生活,这让我更坚定的想学习化学。与此同时,金老师向我们渗透的无私与随和的品德相信也会在我未来的生活中,成为我的左膀右臂,帮助我经历更多人生的关卡。






Copyright © 2012 网站内容版权归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所有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东校区理化实验楼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20521 0851-88292090
传真:0851-83622211 0851-8829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