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作出重要制度安排。有关科技人员培养、管理、激励的有关情况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技术进步法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
7月27日,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所在的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宋宝安是全国农药学科学术带头人和贵州大学农药学科创建者。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顶天立地做科研”,执着追求自己的“绿色农药”梦想。由他主持的《植物保护专业“农生化交叉、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22年度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贵州大学自2002年以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宋宝安是一名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多次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提出建议,强调要重点聚焦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在他看来,不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是维护粮食安全,都离不开科技自强自立,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研判趋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贵州大学实验室牵头的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获批成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和粮食安全及农业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是贵州省高校迄今唯一的学科类全国重点实验室,对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产品破解“卡脖子”难题,是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这里创制出的全新药剂,解决了我国稻麦田抗性恶性杂草防控重大难题。创新产品获登记除草剂新品种6个,新增销售4亿元,发明专利授权216件,对主粮作物田恶性杂草防效达95%以上,已累计推广应用三亿亩次,实现农药减量使用30%以上。这一研究也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度贵州省十大科技成果以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一等奖3项。
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是该实验室科研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该实验室创制出我国首个抗病毒仿生绿色农药毒氟磷,构建以毒氟磷为核心的全程免疫防控技术体系。在全国累计推广5000余万亩次,农业增收80亿元,解决了水稻和蔬菜等农作物病毒病防控重大难题。此外,实验室还协助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贵州省首家天敌昆虫工厂,针对贵州高粱有机生产上的重大病虫害,开发全过程生物防治技术,为保障贵州有机高粱种植及酱香型白酒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验室还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最美大学生”等优秀学生代表,还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一系列国内国际比赛,获得了相关的奖励20多项。
这也是贵州大学近年来全面培养大量高素质拔尖人才的缩影。
近年来,贵州大学大力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和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新增高层次人才179人和国家级人才团队1个,实现了人才引进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我们将继续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力争院士数量再突破,国家级人才培养方面明显提升,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宋宝安说。
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一体推进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持续加大科技人员培养、管理、激励力度,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提升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一方面,大力实施“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等系列人才计划,推动全省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推出“重点人才蓄水池”政策,创新实施“优才卡”“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等制度,设立“人才日”“人才之家”,举办“贵州人才博览会”等活动,高规格表彰为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组织,持续加大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政策供给,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此外,贵州省还不断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修订《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制定《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奖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管理等政策措施。同时,不断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出台《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完善《贵州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推广、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服务人才实行分类评价,促进科技人才在各自领域尽展其才。
但执法检查发现,缺乏科技创新人才仍然是目前贵州面临的实际困难之一。以遵义市为例,截至目前,该市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5个、贵州省高层次人才250名,其中“十”层次人才2名,“百”层次人才21名,“千”层次人才227名。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大,结构不均,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等领域,企业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同时受周边城市发展影响,本土人才流失严重,外地人才在遵数量较少。高端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尤其缺乏高精尖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下一步,贵州省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优势学科和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持续推进重大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深入落实“重点人才蓄水池”“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等政策措施,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评价机制,让各类科技人才放下包袱、潜心研究。
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仍须加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贵州的科技人员怎么走向全国,是宋宝安一直认真思考的事情。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领军型人才匮乏。中西部地区要持续发展,必须有更多高层次人才支撑,办好地区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宋宝安是很有情怀的人,从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贵州大学至今,宋宝安人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在宋宝安看来,西部地区要想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在人才,而目前贵州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也在于人才。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宋宝安每年都要为扶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呼吁。此次他向执法检查组建议,从国家层面给予贵州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更大的支持力度,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编辑: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