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食品中农残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覆盖不足、农田环境污染和农残检测技术不足等重要问题,开展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发、农药新品种残留与环境行为分析、农药剂型的登记农药残留试验、食品中农残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制定等研究工作。主要创新成果包括:
1)建立了农产品、食品及环境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磺酰脲类、杂环类农药及持久性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绿色快速提取、化学检测技术与方法,包括浊点萃取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为定量研究不同环境介质、农作物及食品中残留农药积累、代谢降解及迁移分布提供了高效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2)创新了多个前处理和衍生化分析技术,完成了35家企业的68%甲•灭•敌草隆可湿性粉剂等54个农药剂型在13种不同农作物上的登记残留试验,确立了54个农药剂型在农作物上的安全使用方法,完善了我国农药残留数据库,部分农药已登记上市,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农药生产企业带来了1.6亿元的经济效益。
3)完成了20种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定任务,科学研究成果均通过了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的审查,其中烯唑醇、溴苯腈等12种农药在谷物、水果、蔬菜、茶叶等71种作物限量标准已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发布实施,为规范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用药,建立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等作物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4)研究了农田土壤中残留农药的环境行为,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土壤pH、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物、温度、湿度及光照程度对残留农药的吸附-解吸,淋溶、迁移及农药代谢降解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不同处理条件对残留农药降解的影响和残留农药在不同作物体内的积累和降解特性,分析鉴定了农药阿特拉津在苜蓿体内和异丙隆在小麦体内降解产物的结构,为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体内农药积累、降解及代谢规律和途径提供了参考。
5)研究了农田土壤中残留农药绿麦隆、使它隆、草萘胺、扑草净、异丙隆、阿特拉津等对不同农作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同时采用高通量转录本测序、基因芯片及RT-PCR等方法,从农作物中分离得到大量对农药残留响应的基因,为农药在农作物中的积累、代谢与降解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